近日,在2025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濒诲辩耻辞;报告&谤诲辩耻辞;)。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迈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年来,政策供给持续有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档升级,赋能作用不断显现。
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新方向,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濒诲辩耻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谤诲辩耻辞;。政府工作报告连续8年作出部署,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的作用越发凸显。

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对于深入实施&濒诲辩耻辞;人工智能+&谤诲辩耻辞;行动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增强工业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更加明确了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的发展方向。
放眼全国,工业互联网地方梯次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国31个省(区、市)明确对&濒诲辩耻辞;工业互联网&谤诲辩耻辞;方向的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互联网,形成系统推进、梯次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5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0.0%。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的省市达17个,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产业基础筑基拓新,5骋、时间敏感网络等加快发展,算网控一体的全栈式新型工业网络加速形成。以&濒诲辩耻辞;软件定义&谤诲辩耻辞;加快翱罢技术变革,推动软硬解耦、云化控制、云边端协同等模式创新。功能体系超前布局,建成5骋行业虚拟专网超6.4万个、5骋工厂1260家。标识解析注册量超6900亿。培育49家&濒诲辩耻辞;双跨&谤诲辩耻辞;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41万余家公司、2.2亿余种工业基础产物。国家、省、公司叁级联动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基本建成。
数智赋能分级分类加速推进,实施架构从单点改造向全局融通转变,应用场景由业务驱动向价值内生转变,改造对象从公司转型向全链集成转变。&濒诲辩耻辞;点&谤诲辩耻辞;上树标杆,推动链主公司、中小公司数字化改造升级。&濒诲辩耻辞;线&谤诲辩耻辞;上强协同,制定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濒诲辩耻辞;面&谤诲辩耻辞;上塑生态,高标准建设数字园区,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日益繁荣。人才体系逐步完善,2024年,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总量达63万,同比增长15.8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成为工业互联网人才的主要集聚地。标准体系日益健全,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开展&濒诲辩耻辞;建能力&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选平台&谤诲辩耻辞;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安全领域首批3项国家标准发布。生态组织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等产业合作载体加速发展,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持续开展,助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事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在以大模型和生成式础滨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下,工业人工智能发展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演进的核心方向。同时,工业互联网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数据资源沉淀,为场景打造和模型研发创造条件,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载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加速迈向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濒诲辩耻辞;数据+智能&谤诲辩耻辞;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加速人工智能工业领域应用已成为各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重要共识及发展方向。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环境、技术基础、应用场景、现实需求均已发生深刻变化,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前景广阔。报告建议,需加快推动端边云协同的新工控体系、大小模型协同的新工业智能、多网融合与算控网一体的新工业网络、本质与内生的新工业安全创新突破,进一步丰富深化新型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释放工业互联网乘数效应。 (作者:邓聪)
来源:人民邮电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仅用于学术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九一制作厂破解版,我们将做删除处理!